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806|回复: 0

[净空法师] 有两种人不信因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6 10: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印光大师为《了凡四训》写的序文里,有这么一句话:


  【然狂者畏其拘束。谓为著相。愚者防己愧怍。谓为渺茫。除此二种人。有谁不信受。】


  此句说明了两种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一种是狂,一种是愚。我们扪心自问,是不是属于这两种人?


  且看老法师的讲解。


  【然狂者畏其拘束。谓为著相。愚者防己愧怍。谓为渺茫。除此二种人。有谁不信受。】



  这是说,那些没有善根、拨无因果的人,你给他讲深讲浅都不能接受。


我们现在要反过来问,别人接受不接受与我们自己不相干。


他做佛,他做他的佛,他堕地狱,他堕他的地狱,与我无关。


问题是自己怎样?这才是接受佛度化的真正紧要处。


所以佛所讲的一切经论,必须看作是为我一个人讲的;


佛所制定的戒律,是教给我一个人修的,与别人无关,我们要这样的直下承当,才能够得益,才不致于造业。


要是不能这样直下承当,常看某人破了戒,某人做了坏事,你口里讲这些话,就是口的恶业。


你意动了这个念头,是意的恶业,外面境界一动就在那里造恶业,这叫迷,这就是不觉悟。


须知外面善与恶与我们不相干。


我应当怎样呢?‘如如不动、了了分明’。


了了分明是不迷,如如不动是不造业。


心地清净不染,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这才叫做会修行。


这两句话很要紧,我们要常常检点反省。


  ‘狂者’,是指狂慧之人。所谓狂慧,多半是指世间聪明智慧的人,世智辩聪者。


这一类的人对于佛的经典非常喜欢,认为这是哲学,很有道理。


可是一提到戒律,孔夫子的礼教,他就不愿接受。


戒律比礼教还严格。以为这是不合时宜的生活教条,又何必学它,学它的理论就好。


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总是自以为聪明,认为戒律是三千年前,外国人的生活规范,我们何必要遵守?


佛经的道理不错,我们可以学学、可以看看,戒律用不著,三代之礼都不同,何况是外国的古礼。


我们是现代人,何必要学古时候的礼节呢?现代人见面最敬礼是三鞠躬,我们何必还要跪地顶礼呢?这即是狂者。


以为戒律是约束我们、拘束我们的。反而说那些持戒的人著相。


《金刚经》里讲破相,要离相修行,何必执著戒律,死在戒相之下,有没有真正死在戒相之下呢?


真有!不是没有。但是对于那些持戒的人,也未必完全都著相,里面还有极高明的人,他不著相修一切善。



  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有许多是古佛再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明心见性的人。


他为什么还要斤斤在戒相上计较呢?


那是唱戏表演给我们看的。换句话说,我们还没有明心见性,著相修行对现前有好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纵然不能成佛作祖,绝不会堕三恶道,不受恶的果报,这有什么不好呢?


所以不可被那些狂慧之言所蒙蔽,也认为似是而非的理论很有道理,就把戒律看轻了,这是错误的。


这是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是他自己亏心事做多了,心里有鬼,


“愚者防己愧怍,谓为渺茫”,他不敢提戒律,一提戒律,就觉得自己一身都是罪过。


但在表面上又不好意思说,说了难为情。


因此一谈到戒律,就说善恶果报之事渺茫,不足凭信。


这个论调与前面不太一样、意思是一样的。都是不能够接受,而不肯断恶修善,这都是护短,自己有毛病、有短处,而不知悔改。


祖师给我们讲:除了狂、愚这两种人之外,有谁不信受呢?


那一个人不相信因果报应呢?



  ‘人惟苦不知愧耻耳。知愧便不敢遂过。知耻便不敢因循。有愧耻之心。即为其人入道因缘。’


  尤注在此说的愧耻心,就是佛法讲的惭愧。


有惭愧心的人,就有入道的因缘。


换句话说,不知道惭愧的人,入道就很难。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7 19:18 , Processed in 0.091920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