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474|回复: 0

[刘素云老师] 无量寿经第十集(第二回复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9 18: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集
刘素云老师  第二次复讲
时间:2020年11月25日  地点:六和小院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先来总结第八集、第九集的重点。
第八集重点
第八集有七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舍利弗在僧团中的地位
(一)是僧团中的首座弟子。与大目犍连并称是佛陀的左右臂。
(二)是佛陀最信任的弟子,也是能担重任的弟子。
(三)是僧团中最有威望的、深受广大僧众尊敬和爱戴的长老。
第二个重点:舍利弗怎样对待毁谤他的比丘?怎样对待抢占座位的比丘?
(一)用手抚摸毁谤他的比丘的头,慈祥地和比丘说话。
(二)接受比丘的忏悔。鼓励比丘改过。
(三)把好座位让给比丘,自己树下静坐一宿,以身示范,彰显舍利弗的高尚品格。
(四)舍利弗为什么要先于佛陀涅槃?
诸佛的上首弟子是这样做的。舍利弗不忍心见佛陀涅槃。
第三个重点:舍利弗对众僧的几段临别开示,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一)佛陀出现在世间,要几千万年才能遇到一次,遇到了要珍惜。
(二)能够听闻佛陀正法,也是百千万亿生中稀有的,也要倍加珍惜。
(三)延续佛陀的慧命,是每个佛弟子的使命。
第四个重点:舍利弗涅槃后,佛陀对大众的开示有何深远意义?
(一)无常是世间的真相,生灭是自然的法则。舍利弗先于佛入涅槃,是法的自然顺序。
(二)人虽不在,法不会失去。佛陀永远活在信的人心中,佛陀会永远照顾他。
(三)进入涅槃,去极乐世界,是第一重要的功夫!
(四)大智舍利弗,他的智慧广大无边,除佛陀外,无人可比。
第五个重点:琉璃王族要灭释迦族,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为什么佛也救不了释迦族?目犍连神通第一,为什么也救不了释迦族?
(一)神通不是根本之法,神通不抵业力。
(二)神通不能了生死出轮回。
(三)不能和众生结怨,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第六个重点:目犍连尊者是怎样对待莲华色女的?莲华色女是怎样成为佛陀弟子的?
(一)不鄙视、不歧视,耐心倾听她诉说自己的身世和种种不幸遭遇。
(二)不看表象看真心,他看到莲华色女的心很真、很善、很美,他同情她、怜悯她、帮助她。
(三)改过自新,是离苦得乐的不二法门。
(四)莲华色女成为模范比丘尼,成为比丘尼中的神通第一,目犍连尊者功不可没。
第七个重点: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的神通第一,为什么还会被外道所害?
(一)为了传播佛法的种子,给后代做个为法牺牲的榜样。
(二)肉体是无常的,业报是要了结的。
(三)生死问题在觉悟者面前不是问题,有生就有死。对于死,完全不必要惊慌、恐惧。重要的是你在亡身的时候,能不能不迷而入涅槃。“不迷”这两个字太重要了。
(四)目犍连的不迷入涅槃。佛陀赞美他,他的牺牲真是无限之美!
第九集重点
第九集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大迦叶尊者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一)出身富贵家庭,父亲是大富长者,他舍弃富贵荣华,去做修苦行的头陀。
(二)志气清高,不着欲染。
(三)舍富乞贫,为贫困老母提供种福田的机会,老母以此功德,寿终之后得以生天。
(四)树立法幢,做艰苦卓绝的修行榜样。依照自己的志趣,坚定不移地去实践自己的理想。让后来者对少欲知足的头陀的苦行,能够尊重与实行。
(五)不贪名闻,不求利养,不住精舍,不舍苦行,一心一德,巩固僧团。
(六)将来佛陀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是僧团的腐败与崩溃!
第二个重点: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作为菩萨众的代表列为上首,有何重要意义?
(一)这三位大士在法会上作为菩萨众的上首,含义很深。他们三位和净土的缘非常深。
(二)普贤菩萨代表“密净不二”,文殊菩萨代表“禅净不二”,弥勒菩萨代表当来承传。教、禅、密是佛法修学的几大纲领,全包括在内了,其余的无所不包。
(三)阿弥陀佛名号是大总持法门,没有一法是阿弥陀佛之外的。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
(四)学习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的发愿文,见贤思齐,学习先圣,导引众生回归极乐。这是一代圣教的指归。
第六、七、八、九集的重点说完了。
在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向同修们说明一下。
第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我们对每一集整理出几条所谓的重点,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
目的只有一个,给同修们一个抓手,帮助同修们理解经文,仅此而已。也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仅供参考。同修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号入座。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我们第二次复讲《无量寿经》,重点放在笃行上。
就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切忌空谈,切忌贪多。
做到落实一个是一个,解决一个是一个。还是那句老话,就是重实质,不重形式。
要抓住重点,扫除障碍。
你学佛路上哪个障碍最大,你就先扫除哪个。
就像攻克碉堡一样,哪个碉堡火力最猛,杀伤力最大,你就必须先把它拔掉,才能扫清前进的道路。
比如:
有人孝道缺失或不圆满,不孝父母,不敬师长;
有人嗔恨心强,不是恨这个,就是恨那个,觉得谁都对不起自己;
有人嫉妒心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有的人心术不正,诅咒别人,希望别人倒霉;
有人心量小,遇事斤斤计较,不能包容人,没有朋友;
有的人无理辩三分,得理不饶人;
有人贪恋牵挂,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
有的人真假不辨,抓住假的死死不放,把真的放下了;
有的空喊口号不干实事,玩假把式,搞花架子,自欺欺人,到头来一无所获。
种种现象,不胜枚举。
同修们,要想今生成就,必须动真格的。
第二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你的人生目标是否确立?只有确立了人生目标,才能选择走什么样的路。不同的人生目标走不同的路。确立了目标,选好了路,最后是怎样走好这条路,一直到终点。这是人生的三部曲。
第三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我为什么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五位位居上首的尊者?
我用讲故事的方法,向大家介绍骄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目的只有一个,强化人性化,弱化神秘化。怎样解释这两句话?就是我要把他们讲成人,我不要把他们讲成神。
我为什么想启用这种方法?
一是佛菩萨点化,用这种方法接地气,效果好;
二是现实生活给我的启示。
什么启示?
十年的弘法之路,我遇到了这样四种人:
第一种人: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什么高僧大德全不在话下,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
第二种人:谁都学不来。
你说夏莲居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这样的人会说,哎呀,人家是再来人,咱可学不了;老法师给我们介绍了海贤老和尚作为我们佛门的榜样,有人会说,人家根性好,咱可比不了;老法师给大家推荐刘素青老菩萨,有人说,哎呀,人家是观世音菩萨再来;就说我吧,一个土里土气的退休老太太,也得到了一顶不小的帽子,哎呀,人家是什么什么大德!你说我是高兴,还是悲哀?这是我喜欢的帽子吗?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在省政府工作的二十年,年龄比我大的,叫我素云;年龄比我小的,叫我刘大姐;再小的,叫我刘姨。我觉得挺好的,多亲切!没想到退休了,七十多岁了,还弄了一顶大德的帽子,这可不是我想要的。我只要阿弥陀佛。
第三种人:瞧不起人,不相信别人能往生西方。
某某某往生了,有人说,就他那个样还能往生?比如,这个居士生前读《金刚经》,有人就拿这个说事!那我说你《无量寿经》没学明白,学大乘经典,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往生!怎么到你那儿读《金刚经》就不能往生了?依法不依人!
第四种人:盲目迷信。
有人说,刘老师送往生,一送一个准,送谁谁去西方极乐世界。这弥天大谎是谁说的?谁说谁负因果责任。如果说刘老师送往生认真,这个是真的,这个我承认。我送刁居士丈夫老齐往生,二十四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不是我刻意安排的,时间是不知不觉中过去的。老齐往生了。
我送一位老大哥往生,走得不好。我从晚上五点钟到第二天早晨五点钟,我一个人在医院瓷砖上磕了十二个小时的头,没有人替换我,膝盖和胳膊肘都磕破了。尽管这样,我也没把他送去西方极乐世界!我说的真话,你们信吗?
我之所以说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同修们,阿弥陀佛是人修成的,释迦牟尼佛是人修成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是人修成的,他们是人不是神。
我为什么讲五位尊者的故事?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我们能够向他们学习。如果我把他们讲神化了,我们还能向他们学习吗?因为他们是神,我们是人,人学不了神!现在大家看到的五位尊者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人可以学人!这就是我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五位尊者的初衷,不知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
五位尊者的故事,我是从一本书里看到的,这本书是一位当代大德法师写的。在这里,深深地感恩这位大德法师,为我们讲述了如此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对五位尊者有了更鲜活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感恩!深深地感恩!至诚地顶礼!
下面我们开始讲第二品经文:
【德遵普贤第二】
请看下面经文: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第一品经文说“一切大圣。神通已达”,这是略赞。这一品经文是广赞诸大菩萨们的智慧、神通、德能。
这一段经文里列举的是菩萨众里的在家菩萨。
“正士”是在家菩萨;“大士”是出家菩萨。正士和大士是同等级别。“十六”表示圆满无尽。
〖十六正士〗
表无量无边的正士。
〖贤护〗
是代表“如来善护念诸菩萨”义。贤护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在家修学净土法门的弟子。他的地位与普贤、文殊、观音、势至相同。贤护不但自己护持自已的贤德,并且也护众生,所以名为贤护。
贤护正士虽然示现在王舍城为父母所生的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身,但是实际上是一位实证的等觉菩萨,已超十地,再进一步就是妙觉,就与佛相等了。这是一位维摩诘居士之外又一个极殊胜的在家人。听到他的名字,就必定可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种菩提。
《般舟三昧经》说贤护菩萨是念佛三昧的发起人,这就和净宗更有因缘了。他为上首,参加法会帮助释迦牟尼佛来宣扬念佛三昧无上法门。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中之王,一切三昧中之宝,所以称为“宝王三昧”。
〖善思惟菩萨〗
代表专修净土的人具有纯净纯善的、正确的思想见解,与阿弥陀佛相应。
〖慧辩才菩萨〗
有智慧、有口才,擅长净宗的教理教义。讲得清楚明白、令人信服。
〖观无住菩萨〗
代表修净土的人观法无常,不贪恋,不执著,一心念佛求往生。
〖神通华菩萨〗
代表有灵活、善巧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弘扬净土念佛法门。
〖光英菩萨〗
代表这部经能显发我们的智慧。
〖宝幢菩萨〗
宝幢代表无比殊胜的佛法。宣扬本经的法缘非常殊胜。
〖智上菩萨〗
代表修学本经能得到无限智慧。
〖寂根菩萨〗
六根寂静是修学的根本,依这部经修学,能够得到身心清净。
〖信慧菩萨〗
代表深信本经有无上的智慧。
〖愿慧菩萨〗
代表深信切愿,求生净土,是有真实智慧的人。
〖香象菩萨〗
代表念佛功德大,帮助众生超越六道。
〖宝英菩萨〗
宝英代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能令众生在一生中往生不退成佛。
〖中住菩萨〗
代表这部经安住中道。
〖制行菩萨〗
代表持戒念佛。
〖解脱菩萨〗
代表依这部经理论、方法修行,远离妄想、分别、执著,得大自在。
据《四童子经》说,善思惟、慧辩才、观无住、神通华四位菩萨是他方世界的菩萨,应化托生在印度,成为在家菩萨。
据《佛名经》说,光英、智上、寂根、愿慧,四位菩萨;还有据《月灯三昧经》说香象菩萨,这五位菩萨是他方世界的大菩萨,来到这个世界听受《无量寿经》,助佛弘化。
从贤护到香象,一共十位正士都有经典作为依据。其余尚有六位正士未经经典提到,但古德说其余六位正士也都是他方世界有大成就的在家菩萨,来到法会听经闻法,助佛弘化。
第一品经文中,列举了三位出家众的上首,这品经文列举了十六位在家众的上首,这代表什么?
可以这样说,《无量寿经》超出一般常情:
特别标出十六位正士在家菩萨做为大众的上首,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修持;
这部经以在家人为主要度脱对象;
这部经是佛专为在家人说的。
这个法门契合当前及将来的社会情况。清末沈善登居士做了一部《报恩论》,赞叹《无量寿经》和净土念佛法门,他说:
净土法门妙就妙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这是净土法门特别殊胜之处,特别适合在家人。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咸”字总指参加法会的全体大众。其中包括比丘众、二乘众、菩萨众、出家众、在家众;另外也指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所有一切菩萨众,全都遵守《华严经》上普贤大士的教诲而修行,没有一个不是依普贤大士之德而修的。这是赞叹与会菩萨的盛德。
什么是“普贤大士之德”?
普贤大士之德在《华严经》最后归纳为十大纲领,称为“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
一、礼敬诸佛;
二、称赞如来;
三、广修供养;
四、忏悔业障;
五、随喜功德;
六、请转法轮;
七、请佛住世;
八、常随佛学;
九、恒顺众生;
十、普皆回向。
十大愿王对众生有什么利益?
十大愿王在人临终之时利益之大,我们过去不知道或知道的不多。人在最后时刻,一切诸根败坏,什么都不行了,什么都不跟着你了,在这个时候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在前面引导你,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自然生在莲花之中,蒙阿弥陀佛授记成佛。然后可在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以无量的智慧,随顺众生的心念广做饶益,能在烦恼的苦海中普度众生。这就是普贤大士之德。
〖具足无量行愿〗
前面简要介绍了普贤大士之德,虽然这里是讲的修德,实际是在讲全性起修,全修即性,性修不二。这在修学可以说达到最高造诣了。
现在说“具足无量行愿”。
佛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究竟果地,所有的行愿都不出“十大愿王”。
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上明白告诉我们,他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文殊菩萨也不例外。不但这两位菩萨,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能遵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华严会上一件大事情,也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三十六愿“重重诲勉”的广说。这一切大众皆是由西方世界来此表演招生的。
十愿是纲领,展开来就是无量无边的大愿,愿愿都是度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圆成佛道。
对于这句经文里“无量”一词有这样的解释:《摄大乘论释》说“不可以比类得知为无量”。这个数字不但无法具体说出来,并且也不可以用比喻来比拟,这叫做“无量”。
对于“行愿”一词有这样的解释:《清凉疏》说:“造修希求,目为行愿。”《观经》说:“是心作佛”。作佛就是造修的含义。造就是“一切唯心造”中的造字,修是修持,所以造修是行动。希求,希是希望,求是愿求,所以希求是愿望。行动与愿望的结合就叫做行愿。
对于“具足”一词有这样的解释:具是具有,足是充足,具足是圆满无缺的意思。一切都有了,什么都不缺。
具足无量行愿,就是说这一切无量无边的殊胜行愿都已具足,圆满无缺了。
“十大愿王”是后后胜于前前。也就是后面的愿一定包括前面的愿。比如,称赞一定包括礼敬,供养一定包括称赞。法身大士的修学,前后都是贯穿的。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前我们专修净土,在解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依据,是依据净土五经一论;在行门,我们老法师特别提倡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同修们想一想,十愿里“礼敬诸佛”会不会包括前面?能礼敬诸佛还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吗?由此可知,这十大愿王确实具足无量行愿。
行是行门,愿是宏愿,都具足了。老法师特别提倡的五科,都在十大愿王里全部包括了。这就是普贤大士之德的圆满。
读《普贤行愿品》的同修们,对于“具足无量行愿”这句经文可能体会更深,在十大愿王中的第十愿“普皆回向”,是无所不摄的,就连普贤菩萨的德号也含摄其中,表示名号中的“普”字。从第一愿到第九愿,是表这个“贤”字。十大愿王永无穷尽,永劫勤劳,没有疲厌,成佛后还在度生,彰显出普贤之普和普贤之贤。回向就是“普”的意思,恒顺众生就是“贤”的意思。
普贤菩萨在《华严经》里说,“我既往生彼国矣”,彼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说“现前成就此大愿”,这就说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究竟圆满,还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完成的。这两句话实际上就是劝我们必须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能怀疑。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他的大愿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圆满的。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他愿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三途六道苦难众生,赶快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的这个大愿和弥陀大愿相契合。
什么叫普贤行?普贤行和其他的菩萨有什么不同?
普贤行的最大特点就是心量广大,永无疲厌,这是普贤行的独有特色。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会疏》说:“德成不退,故曰安住。无德不具,故云一切。”一切功德法,就是如来果地无尽的功德。怎样才能安住?得普贤大士之德才能安住。普贤大士之德是能住;如来果地功德法是所住。如果用最浅显、最具体的话来说,“如来果地一切功德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一句佛号称为万德洪名。
德是功德,万指一切,不是具体数字。
这一句佛号就是一切功德法。
我们的心有没有安住在这句佛号上?假如我们的心里,念念都安住在这一句佛号上,那么,“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我们就都得到了。
这话不是讲别人,是讲我们自己。
这句万德洪名,实在不可思议。几个人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真正知道这个真相的人,哪有不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的道理?真正知道的人不再打妄想,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才能入得了弥陀愿海。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这是赞叹参加法会的菩萨们,自行化他圆满的功德,把心中的阿弥陀佛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自利不妨利他,哪个地方的众生缘成熟了,即前往度化。
所以〖游步十方〗
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
〖行权方便〗
权,是权巧,即善巧方便。如《普门品》中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楞严经》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什么样的相貌,他就变成什么样的相貌,众生才肯愿意学。
俗话说,“有经有权”,经就是常规,权就是变通。我们做事,要学会通权达变不死守规章制度。我们学佛也是这样,戒要守,不能守死。
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这是古时候的礼节。倘若嫂嫂掉进河里了,你用手把她拉出来可不可以?你若死守礼节,说男女授受不亲,我不管,那岂不是天地间最愚蠢的人。
《法华文句》解释:“方者,法也。便者,用也。”粗浅地说,方就是方法,便就是方便。你要有切实便利可行的方法。让众生真能解决问题,这叫方便。这种方法禅宗叫观机逗教。
《净影疏》说:“化行善巧,随物(对象)所宜,种种异现,名权方便。”所行教化非常善巧,随着众生根机与环境的不同情况,分别传授种种不同的修行方法,随物所宜而有种种不同与之相应的所现,这个叫做“行权方便”。比如教育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这一句是双关语。“究竟彼岸”是成佛。菩萨未成佛,希望自己成佛;而又把成佛的方法介绍给众生,希望众生都成佛,是助他成佛。所以这一句是双关语。
因为整个如来究竟圆满的果法,不出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是诸佛法藏,名号就是一乘果海。这句名号就能帮助我们究竟彼岸,所以是念佛成佛。
这样的经文在其他经典、其他法门里,很难理解,很难讲,也很难懂。即使讲清楚、讲明白,从哪里做起,还是不知道。换句话说,依然得不到真实的受用。然而在净土念佛法门来说,可以说字字句句都落实了,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做到,这是净宗的第一殊胜之处。
这节课就交流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file:///C:\Users\apple1\AppData\Local\Temp\ksohtml66308\wps1.png
(正體字)
第十集
劉素雲老師  第二次複講
時間: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地點:六和小院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先來總結第八集、第九集的重點。
第八集重點
第八集有七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舍利弗在僧團中的地位
是僧團中的首座弟子。與大目犍連並稱是佛陀的左右臂。
是佛陀最信任的弟子,也是能擔重任的弟子。
是僧團中最有威望的、深受廣大僧眾尊敬和愛戴的長老。
第二個重點:舍利弗怎樣對待毀謗他的比丘?怎樣對待搶佔座位的比丘?
用手撫摸毀謗他的比丘的頭,慈祥地和比丘說話。
接受比丘的懺悔。鼓勵比丘改過。
把好座位讓給比丘,自己樹下靜坐一宿,以身示範,彰顯舍利弗的高尚品格。
舍利弗為什麼要先於佛陀涅槃?
諸佛的上首弟子是這樣做的。舍利弗不忍心見佛陀涅槃。
第三個重點:舍利弗對眾僧的幾段臨別開示,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佛陀出現在世間,要幾千萬年才能遇到一次,遇到了要珍惜。
能夠聽聞佛陀正法,是百千萬億生中稀有的,要倍加珍惜。
延續佛陀的慧命,是每個佛弟子的使命。
第四個重點:舍利弗涅槃後,佛陀對大眾的開示有何深遠意義?
無常是世間的真相,生滅是自然的法則。舍利弗先於佛入涅槃,是法的自然順序。
人雖不在,法不會失去。佛陀永遠活在信的人心中,佛陀會永遠照顧他。
進入涅槃,去極樂世界,是第一重要的功夫!
大智舍利弗,他的智慧廣大無邊,除佛陀外,無人可比。
第五個重點:琉璃王族要滅釋迦族,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世,為什麼佛也救不了釋迦族?目犍連神通第一,為什麼也救不了釋迦族?
神通不是根本之法,神通不抵業力。
神通不能了生死出輪迴。
不能和眾生結怨,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第六個重點:目犍連尊者是怎樣對待蓮華色女的?蓮華色女是怎樣成為佛陀弟子的?
不鄙視、不歧視,耐心傾聽她訴說自己的身世和種種不幸遭遇。
不看表象看真心,他看到蓮華色女的心很真、很善、很美,他同情她、憐憫她、幫助她。
改過自新,是離苦得樂的不二法門。
蓮華色女成為模範比丘尼,成為比丘尼中的神通第一,目犍連尊者功不可沒。
第七個重點:目犍連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的神通第一,為什麼還會被外道所害?
為了傳播佛法的種子,給後代做個為法犧牲的榜樣。
肉體是無常的,業報是要了結的。
生死問題在覺悟者面前不是問題,有生就有死,對於死,完全不必要驚慌、恐懼。重要的是你在亡身的時候,能不能不迷而入涅槃。「不迷」這兩個字太重要了。
目犍連的不迷入涅槃。佛陀讚美他,他的犧牲真是無限之美!
第九集重點
第九集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大迦葉尊者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
出身富貴家庭,父親是大富長者,他捨棄富貴榮華,去做修苦行的頭陀。
志氣清高,不著欲染。
捨富乞貧,為貧困老母提供種福田的機會,老母以此功德,壽終之後得以生天。
樹立法幢,做艱苦卓絕的修行榜樣。依照自己的志趣,堅定不移地去實踐自己的理想。讓後來者對少欲知足的頭陀的苦行,能夠尊重與實行。
不貪名聞,不求利養,不住精舍,不捨苦行,一心一德,鞏固僧團。
將來佛陀正法的毀滅,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壞,而是僧團的腐敗與崩潰!
第二個重點: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作為菩薩眾的代表列為上首,有何重要意義?
這三位大士在法會上作為菩薩眾的上首,含義很深。他們三位和淨土的緣非常深。
普賢菩薩代表「密淨不二」,文殊菩薩代表「禪淨不二」,彌勒菩薩代表當來承傳。教、禪、密是佛法修學的幾大綱領,全包括在內了,其餘的無所不包。
阿彌陀佛名號是大總持法門,沒有一法是阿彌陀佛之外的。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
學習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的發願文,見賢思齊,學習先聖,導引眾生回歸極樂。這是一代聖教的指歸。
第六、七、八、九集的重點說完了。
在這裡有三個問題需要向同修們說明一下。
第一個需要說明的問題:我們對每一集整理出幾條所謂的重點,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
目的只有一個,給同修們一個抓手,幫助同修們理解經文,僅此而已。也未必適合每一個人,僅供參考。同修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號入座。有針對性地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
我們第二次複講《無量壽經》,重點放在篤行上。
就是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切忌空談,切忌貪多。
做到落實一個是一個,解決一個是一個。還是那句老話,就是重實質,不重形式。
要抓住重點,掃除障礙。
你學佛路上哪個障礙最大,你就先掃除哪個。
就像攻克碉堡一樣,哪個碉堡火力最猛,殺傷力最大,你就必須先把它拔掉,才能掃清前進的道路。
比如:
有人孝道缺失或不圓滿,不孝父母,不敬師長;
有人瞋恨心強,不是恨這個,就是恨那個,覺得誰都對不起自己;
有人嫉妒心強,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有的人心術不正,詛咒別人,希望別人倒霉;
有人心量小,遇事斤斤計較,不能包容人,沒有朋友;
有的人無理辯三分,得理不饒人;
有人貪戀牽掛,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
有的人真假不辨,抓住假的死死不放,把真的放下了;
有的空喊口號不幹實事,玩假把式,搞花架子,自欺欺人,到頭來一無所獲。
種種現象,不勝枚舉。
同修們,要想今生成就,必須動真格的。
第二個需要說明的問題:
你的人生目標是否確立?只有確立了人生目標,才能選擇走什麼樣的路。不同的人生目標走不同的路。確立了目標,選好了路,最後是怎樣走好這條路,一直到終點。這是人生的三部曲。
第三個需要說明的問題:
我為什麼用講故事的方法介紹五位位居上首的尊者?
我用講故事的方法,向大家介紹憍陳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尊者,目的只有一個,強化人性化,弱化神祕化。怎樣解釋這兩句話?就是我要把他們講成人,我不要把他們講成神。
我為什麼想啟用這種方法?
一是佛菩薩點化,用這種方法接地氣,效果好;
二是現實生活給我的啟示。
什麼啟示?
十年的弘法之路,我遇到了這樣四種人:
第一種人:傲慢無禮,目中無人。
什麼高僧大德全不在話下,大有一覽眾山小之勢。
第二種人:誰都學不來。
你說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這樣的人會說,哎呀,人家是再來人,咱可學不了;老法師給我們介紹了海賢老和尚作為我們佛門的榜樣,有人會說,人家根性好,咱可比不了;老法師給大家推薦劉素青老菩薩,有人說,哎呀,人家是觀世音菩薩再來;就說我吧,一個土裡土氣的退休老太太,也得到了一頂不小的帽子,哎呀,人家是什麼什麼大德!你說我是高興,還是悲哀?這是我喜歡的帽子嗎?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在省政府工作的二十年,年齡比我大的,叫我素雲;年齡比我小的,叫我劉大姐;再小的,叫我劉姨。我覺得挺好的,多親切!沒想到退休了,七十多歲了,還弄了一頂大德的帽子,這可不是我想要的。我只要阿彌陀佛。
第三種人:瞧不起人,不相信別人能往生西方。
某某某往生了,有人說,就他那個樣還能往生?比如,這個居士生前讀《金剛經》,有人就拿這個說事!那我說你《無量壽經》沒學明白,學大乘經典,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往生!怎麼到你那兒讀《金剛經》就不能往生了?依法不依人!
第四種人:盲目迷信。
有人說,劉老師送往生,一送一個準,送誰誰去西方極樂世界。這彌天大謊是誰說的?誰說誰負因果責任。如果說劉老師送往生認真,這個是真的,這個我承認。我送刁居士丈夫老齊往生,二十四小時不吃不喝不上衛生間,不是我刻意安排的,時間是不知不覺中過去的。老齊往生了。
我送一位老大哥往生,走得不好。我從晚上五點鐘到第二天早晨五點鐘,我一個人在醫院瓷磚上磕了十二個小時的頭,沒有人替換我,膝蓋和胳膊肘都磕破了。儘管這樣,我也沒把他送去西方極樂世界!我說的真話,你們信嗎?
我之所以說了這麼多,就是要告訴同修們,阿彌陀佛是人修成的,釋迦牟尼佛是人修成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是人修成的,他們是人不是神。
我為什麼講五位尊者的故事?他們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我們能夠向他們學習。如果我把他們講神化了,我們還能向他們學習嗎?因為他們是神,我們是人,人學不了神!現在大家看到的五位尊者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是人,我們也是人,人可以學人!這就是我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五位尊者的初衷,不知能否收到預期的效果。
五位尊者的故事,我是從一本書裡看到的,這本書是一位當代大德法師寫的。在這裡,深深地感恩這位大德法師,為我們講述了如此動人的故事,讓我們對五位尊者有了更鮮活的認識,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感恩!深深地感恩!至誠地頂禮!
下面我們開始講第二品經文:
【德遵普賢第二】
請看下面經文: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
第一品經文說「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這是略讚,這一品經文是廣讚諸大菩薩們的智慧、神通、德能。
這一段經文裡列舉的是菩薩眾裡的在家菩薩。
「正士」是在家菩薩;「大士」是出家菩薩。正士和大士是同等級別。「十六」表示圓滿無盡。
〖十六正士〗
表無量無邊的正士。
〖賢護〗
是代表「如來善護念諸菩薩」義。
賢護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在家修學淨土法門的弟子。他的地位與普賢、文殊、觀音、勢至相同。
賢護不但自己護持自已的賢德,並且也護眾生,所以名為賢護。
賢護正士雖然示現在王舍城為父母所生的人,只是一個普通的人身,但是實際上是一位實證的等覺菩薩,已超十地,再進一步就是妙覺,就與佛相等了。
這是一位維摩詰居士之外又一個極殊勝的在家人。聽到他的名字,就必定可以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種菩提。
《般舟三昧經》說賢護菩薩是念佛三昧的發起人,這就和淨宗更有因緣了。
他為上首,參加法會幫助釋迦牟尼佛來宣揚念佛三昧無上法門。
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中之王,一切三昧中之寶,所以稱為「寶王三昧」。
〖善思惟菩薩〗
代表專修淨土的人具有純淨純善的、正確的思想見解,與阿彌陀佛相應。
〖慧辯才菩薩〗
有智慧、有口才,擅長淨宗的教理教義。講得清楚明白、令人信服。
〖觀無住菩薩〗
代表修淨土的人觀法無常,不貪戀,不執著,一心念佛求往生。
〖神通華菩薩〗
代表有靈活、善巧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弘揚淨土念佛法門。
〖光英菩薩〗
代表這部經能顯發我們的智慧。
〖寶幢菩薩〗
寶幢代表無比殊勝的佛法。宣揚本經的法緣非常殊勝。
〖智上菩薩〗
代表修學本經能得到無限智慧。
〖寂根菩薩〗
六根寂靜是修學的根本,依這部經修學,能夠得到身心清淨。
〖信慧菩薩〗
代表深信本經有無上的智慧。
〖願慧菩薩〗
代表深信切願,求生淨土,是有真實智慧的人。
〖香象菩薩〗
代表念佛功德大,幫助眾生超越六道。
〖寶英菩薩〗
寶英代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能令眾生在一生中往生不退成佛。
〖中住菩薩〗
代表這部經安住中道。
〖制行菩薩〗
代表持戒念佛。
〖解脫菩薩〗
代表依這部經理論、方法修行,遠離妄想、分別、執著,得大自在。
據《四童子經》說,善思惟、慧辯才、觀無住、神通華四位菩薩是他方世界的菩薩,應化托生在印度,成為在家菩薩。
據《佛名經》說,光英、智上、寂根、願慧四位菩薩;還有,據《月燈三昧經》說,香象菩薩這五位菩薩,是他方世界的大菩薩,來到這個世界聽受《無量壽經》,助佛弘化。
從賢護到香象,一共十位正士都有經典作為依據,其餘尚有六位正士經典未提到,但古德說其餘六位正士也都是他方世界有大成就的在家菩薩,來到法會聽經聞法,助佛弘化。
第一品經文中,列舉了三位出家眾的上首。這品經文,列舉了十六位在家眾的上首,這代表什麼?
可以這樣說,《無量壽經》超出一般常情:
特別標出十六位正士在家菩薩做為大眾的上首,這就表示淨土法門特別適合於在家人修持;
這部經以在家人為主要度脫對象;
這部經是佛專為在家人說的。
這個法門契合當前及將來的社會情況。
清末沈善登居士做了一部《報恩論》,讚歎《無量壽經》和淨土念佛法門,他說:
淨土法門妙就妙在「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這是淨土法門特別殊勝之處,特別適合在家人。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
「咸」字總指參加法會的全體大眾,其中包括比丘眾、二乘眾、菩薩眾、出家眾、在家眾,另外也指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所有一切菩薩眾,全都遵守《華嚴經》上普賢大士的教誨而修行,沒有一個不是依普賢大士之德而修的。這是讚歎與會菩薩的盛德。
什麼是「普賢大士之德」?
普賢大士之德在《華嚴經》最後歸納為十大綱領,稱為「十大願王」。
十大願王是:
一、禮敬諸佛;
二、稱讚如來;
三、廣修供養;
四、懺悔業障;
五、隨喜功德;
六、請轉法輪;
七、請佛住世;
八、常隨佛學;
九、恆順眾生;
十、普皆迴向。
十大願王對眾生有什麼利益?
十大願王在人臨終之時利益之大,我們過去不知道或知道的不多。
人在最後時刻,一切諸根敗壞,什麼都不行了,什麼都不跟著你了。
在這個時候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在前面引導你,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自然生在蓮花之中,蒙阿彌陀佛授記成佛。
然後在不可說不可說的世界,以無量的智慧,隨順眾生的心念廣做饒益,能在煩惱的苦海中普度眾生。
這就是普賢大士之德。
〖具足無量行願〗
前面簡要介紹了普賢大士之德,雖然這裡是講的修德,實際是在講全性起修。
全修即性,性修不二。這在修學可以說達到最高造詣了。
現在說「具足無量行願」。
佛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究竟果地,所有的行願都不出「十大願王」。
普賢菩薩在《華嚴經》上明白告訴我們,他發願求生西方淨土,文殊菩薩也不例外。不但這兩位菩薩,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能遵從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嚮往西方極樂世界。
這是華嚴會上一件大事情,也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三十六願「重重誨勉」的廣說。
這一切大眾皆是由西方世界來此表演招生的。
十願是綱領,展開來就是無量無邊的大願。願願都是度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圓成佛道。
對於這句經文裡「無量」一詞有這樣的解釋:
《攝大乘論釋》說
「不可以比類得知為無量」。
這個數字不但無法具體說出來,並且也不可以用比喻來比擬,這叫做「無量」。
對於「行願」一詞有這樣的解釋:
《清涼疏》說:
「造修希求。目為行願。」
《觀經》說:「是心作佛」。
作佛就是造修的含義。造就是「一切唯心造」中的造字,修是修持,所以造修是行動。希求,希是希望,求是願求,所以希求是願望。
行動與願望的結合就叫做行願。
對於「具足」一詞有這樣的解釋:具是具有,足是充足,具足是圓滿無缺的意思。一切都有了,什麼都不缺。
具足無量行願,就是說這一切無量無邊的殊勝行願都已具足,圓滿無缺了。
「十大願王」是後後勝於前前。
也就是後面的願一定包括前面的願。比如,稱讚一定包括禮敬,供養一定包括稱讚。法身大士的修學,前後都是貫穿的。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現前我們專修淨土,在解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理論依據,是依據淨土五經一論;在行門,我們老法師特別提倡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同修們想一想,十願裡「禮敬諸佛」會不會包括前面?能禮敬諸佛還會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嗎?由此可知,這十大願王確實具足無量行願。
行是行門,願是宏願,都具足了。
老法師特別提倡的五科,都在十大願王裡全部包括了。這就是普賢大士之德的圓滿。
讀《普賢行願品》的同修們,對於「具足無量行願」這句經文可能體會更深,在十大願王中的第十願「普皆迴向」,是無所不攝的,就連普賢菩薩的德號也含攝其中,表示名號中的「普」字。從第一願到第九願,是表這個「賢」字。
十大願王永無窮盡,永劫勤勞,沒有疲厭,成佛後還在度生,彰顯出普賢之普和普賢之賢。
迴向就是「普」的意思,恆順眾生就是「賢」的意思。
普賢菩薩在《華嚴經》裡說,「我既往生彼國矣」,彼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說「現前成就此大願」,這就說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究竟圓滿,還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完成的。這兩句話實際上就是勸我們必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能懷疑。
普賢菩薩是等覺菩薩,他的大願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圓滿的。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他願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三途六道苦難眾生,趕快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的這個大願和彌陀大願相契合。
什麼叫普賢行?普賢行和其他的菩薩有什麼不同?
普賢行的最大特點就是心量廣大,永無疲厭,這是普賢行的獨有特色。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會疏》說:
「德成不退。故曰安住。無德不具。故云一切。」
一切功德法,就是如來果地無盡的功德。
怎樣才能安住?得普賢大士之德才能安住。普賢大士之德是能住;如來果地功德法是所住。
如果用最淺顯、最具體的話來說,「如來果地一切功德法」,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一句佛號稱為萬德洪名。
德是功德,萬指一切,不是具體數字。
這一句佛號就是一切功德法。
我們的心有沒有安住在這句佛號上?假如我們的心裡,念念都安住在這一句佛號上,那麼,「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我們就都得到了。
這話不是講別人,是講我們自己。這句萬德洪名,實在不可思議。
幾個人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真正知道這個真相的人,哪有不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的道理?
真正知道的人不再打妄想,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才能入得了彌陀願海。
【遊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這是讚歎參加法會的菩薩們,自行化他圓滿的功德,把心中的阿彌陀佛,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自利不妨利他。哪個地方的眾生緣成熟了,即前往度化。
〖遊步十方〗
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
〖行權方便〗
權,是權巧,即善巧方便。
如《普門品》中說:
「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楞嚴經》說: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眾生喜歡什麼樣的相貌,他就變成什麼樣的相貌,眾生才肯願意學。
俗話說,「有經有權」,經就是常規,權就是變通。
我們做事,要學會通權達變不死守規章制度。我們學佛也是這樣,戒要守,不能守死。
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孟子說男女授受不親,這是古時候的禮節。倘若嫂嫂掉進河裡了,你用手把她拉出來可不可以?你若死守禮節,說男女授受不親,我不管,那豈不是天地間最愚蠢的人。
《法華文句》解釋:
「方者,法也。便者,用也。」
粗淺地說,方就是方法,便就是方便。
你要有切實便利可行的方法,讓眾生真能解決問題,這叫方便。這種方法禪宗叫觀機逗教。
《淨影疏》說:
「化行善巧,隨物(對象)所宜,種種異現,名權方便。」
所行教化非常善巧。
隨著眾生根機與環境的不同情況,分別傳授種種不同的修行方法,隨物所宜而有種種不同與之相應的所現,這個叫做「行權方便」。
比如教育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這一句是雙關語。
「究竟彼岸」是成佛。
菩薩未成佛,希望自己成佛。又把成佛的方法介紹給眾生,希望眾生都成佛,是助他成佛。所以這一句是雙關語。
因為整個如來究竟圓滿的果法,不出一句阿彌陀佛。
名號就是諸佛法藏,名號就是一乘果海。這句名號就能幫助我們究竟彼岸,所以是念佛成佛。
這樣的經文在其他經典、其他法門裡,很難理解,很難講,也很難懂。即使講清楚、講明白,從哪裡做起,還是不知道。換句話說,依然得不到真實的受用。
然而在淨土念佛法門來說,可以說字字句句都落實了,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做到,這是淨宗的第一殊勝之處。
這節課就交流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恭敬節錄於澳洲淨宗學院網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9 04:19 , Processed in 0.08378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