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90|回复: 0

深入内在调查1(转载) (2018-03-16 17:00:2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8 16: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入内在调查(1)

现在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内在调查的过程,详细地探讨其中的每一个提问和反转。这样做是为了帮你开始你无限的心灵探索之旅;帮你开始认识到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可怕的东西。无论你去到哪里,内在调查都可以让你安全地面对一切。


“功课”总是带我们回归真实的自己。每一个念头经过调查得到理解后,下一个念头随之浮现。你化解了那个,又化解了下一个,接着再化解了下下一个。然后,你会发现你在期待下一个念头的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像迎接一位朋友一样,迎接每一个念头、每一种感觉、每一个人和每一种境遇。最后,你在寻找问题;最后的最后,你发现你已经好多年都没有一个问题了。

提问一:这是真的吗?

有时你马上就意识到你写的明显不是事实。如果你对提问一的回答是明确的否定,那么直接去提问三;否则,让我们来看看进一步检查提问一的一些方法。


事实是什么?

如果你对提问一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问你自己:这个场景境里的事实是什么呢?

让我们来调查一下这句话——“保罗不应该看那么多电视。” 事实是什么?根据你的经验,他是不是看了很多电视呢?是的:事实是,大多数的时候,保罗每天都要看六到十小时的电视。我们怎么知道保罗应该看那么多电视呢?他就是看那么多电视。那就是现实,那就是真相。狗汪汪叫,猫喵喵叫,保罗看电视。那是他该做的事。可能他不会总是这样,但就现在而言,事情就是这样。你的念头——保罗不应该看那么多电视,只不过是你在心里与现实对抗的方式。这样对你没有任何好处,也改变不了保罗,它的唯一后果就是造成你的烦恼。一旦你清楚地看到这个事实——保罗看很多电视,谁知道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对我而言,事实就是真相,真相就是在你眼前的、正在发生着的一切。不管你喜不喜欢,天正在下雨。“天不该下雨”只是个念头。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应该”或“不应该”,这些仅仅是我们强加于事实的想法。头脑就象一个木匠的水平仪,当水平仪的气泡偏向一边--“天不应该下雨”--我们知道头脑陷在了自己的想法里;当水平仪的气泡在中间时--“天正在下雨”--我们知道所测的表面是平衡的,头脑如实地接受了事实。没有“应该”或者“不应该”时,我们可以看到事实本来的样子,这将解放我们,让我们的行动有效、清晰、理智。 “事实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头脑从故事中跳出来,回归到真实的世界。


这是谁的事?

正如我在前面说过的那样,我在这世上只发现了三件事:我的事,你的事,老天的事(对我而言,事实就是老天)。当你在想你所写的那个念头时,你在管谁的事呢?当你认为某人或者某事——而不是你自己——需要改变时,你的心已经偏离了自己的事。当然你会因此感到疏离、孤独和压力。保罗在电视机前过着他的生活,你在心里也在那儿过着他的生活,没人在这儿过着你的生活。然后,你把自己的孤独和失望怪罪于他。问一问自己,“我看多少电视是谁的事?保罗看多少电视是谁的事?从长远来看,我真的知道什么对保罗最好吗?”“保罗应该少看点电视”--这是真的吗?这是谁的事呢?



提问二:你能确定真是这样吗?

如果你对提问一的回答是肯定的,问一问自己,“我能确定这是真的吗?”很多情况下,这个句子看起来好像是真的——当然如此,因为你的观念全都基于你这一生从未调查过的信念。

1986年我了悟现实真相后,多次注意到,人们在对话中、媒体上、书里总是在说“这个世界缺乏理解,”“有太多的暴力,”“我们应该更加友爱。”这些也曾是我相信过的故事。它们似乎充满感情、仁慈和关怀,可当我听到它们的时候,我注意到相信它们产生了压力,它们没有让我的内心体验到安宁。

例如,当我听到有人说“人们应该更有爱心”时,疑问会在我心里升起“我能确定这是真的吗?在内心深处我自己真能确定人们应该更有爱心吗?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这样对我说,但这确实是真的吗?”让我惊讶的是,当我聆听自己的心声,我才看到此刻这个世界正是它本来的样子,此刻人们不可能更有爱心。对现实而言,根本就不存在“应该是什么”,存在的只有是什么——也就是它此刻所呈现的面貌。事实凌驾于一切故事之上,而每一个故事在未经调查前,都在阻止我们看到真相。

现在,我终于可以质疑每一个可能让我不舒服的故事了,“我能确定这是真的吗?”答案就像这提问一样,是一种体验:不能。 我稳稳扎根在这个答案里——独自地、平静地、自由地。

“不”怎么会是正确的答案呢?所有我认识的人、所有的书,都说答案应该是“是”。但我认识到,事实就是事实,不被任何人左右。在那内在的“不”的面前,我认识到不论我反对与否,世界永远是它应该是的样子。于是,我学会全心全意拥抱事实,无条件地爱这个世界。

    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话,“我感到受伤,因为保罗在对我生气”。你可能会回答,“是的,这是真的。保罗是在对我生气。他满脸通红,脖子上青筋毕露,他正在对我喊叫。”证据确凿。但请再深入看看:你真能确定保罗是在对你生气吗?你真能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吗?你真的能通过一个人的表情和身体语言知道他的所思所感吗?比如说,在你害怕或愤怒时,你有没有发现你会责备那个最亲近的人?即使一个人把他的感受告诉你,你能确定你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吗?你能确定他非常清楚他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吗?你是否曾经不明白自己因为什么人、什么事而生气?你真能确定保罗是在对你生气吗?

让我们再深入一步,你确定你是因为保罗的怒气而感到受伤吗?是保罗的愤怒造成了你的痛苦吗?有没有可能,在不同的心态下,面对着保罗的雷霆怒火,你并不觉得这是针对你的?如果你可以纯粹聆听、平静而充满爱地接收他所说的一切,那会是怎样的呢?内在调查之后,那就是我的体验。

假设你写的是“保罗应该戒烟”。他当然应该戒烟!每个人都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现在,带着这个问题深入你的内心。你真的确定保罗应该戒烟吗?你确定如果保罗戒了烟,他会过得更好或活得更久吗?你确定你知道在保罗的人生道路上什么对他最好吗?你确定从长远来看,保罗戒烟对他或对你是最好的吗?我并不是说那不会是最好的,我只是问,“保罗应该戒烟”——你能确定这是真的吗?

如果你的回答仍然是肯定的,很好。如果你觉得你能确定那就是真的,就应该是那样,没关系,继续看提问三。或者如果你觉得有点被卡住了,你可以试一试下面的一些练习。


当你认为这是真的

有时,你可能对自己关于提问一和提问二的肯定答复感到不舒服;它们可能让你觉得你的内在调查无法继续了。你想要更深入,但是你写的句子或那让你痛苦的念头,似乎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以带出你的那些潜在念头,帮助你写出可以让调查更深入的句子。

_____这意味着_____

一个非常有效的打开思路的方法,是在你原来写的句子后面加上“这意味着--”。你的痛苦可能是你对事情的理解造成的,而不是你写下的那个念头造成的。这附加的短句帮助你揭露你对那事实的解释。

比如,你写的是“我很生我父亲的气,因为他打我。”——这是真的吗?是的,你确实很生气;是的,在你小时候他的确打了你很多次。试一试在这句话后面加上你的解释,“我很生我父亲的气,因为他打我,这意味着__。”也许你会填上:“这意味着他不爱我”。

现在你知道了你对这件事的解释,你可以对它进行调查。写下这个新句子,用四个提问去调查,然后反转。他打你就意味着他不爱你——你能确定这是真的吗?你可能会开始认识到是你对事情的解释给你带来了压力。

你认为你会拥有什么呢?

另一个打开你思路的方法,是把你原来写的句子读一遍,然后问自己,如果现实如你所所愿(按照你的观点),你认为你会因此而拥有什么呢?假设你原来写的是,“保罗应该对我说他爱我。” “你认为你会因此而拥有什么呢?”,你的回答可能是,如果保罗告诉你他爱你,你会感到更安全。写下这新的句子——“如果保罗对我说他爱我,我会觉得更安全”,然后调查它。


最糟的情况会是什么?

如果你写的是某件你不希望发生的事,把它读一遍,想象它真的发生时会导致的最坏的结果。把你最恐怖的想象写在纸上,毫无保留地写、让你的想象发挥到极致。
例如,你写的可能是,“我太太离开了我,我的心都碎了。”现在问一下自己,“最糟的情况会是什么?”把你能够想到的、由你现在的处境造成的、所有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都列出来。当每一个可怕的情景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后,让自己想像随之可能发生的是什么、再然后可能发生什么?再然后呢?让自己像一个受到惊吓的孩子一样,不要试图有所保留。
当你写完了后,从你列出的第一句开始,依次用四个提问和反转对每一句话进行调查。

“应该”怎样?

第四个有效开拓你思路的方法是用“应该”或者“不应该”改写你的原句。如果你的愤怒是由于你认为现实存在应该有所不同时,你可以把原来写的“我很生我父亲的气,因为他打我”改成“我父亲不应该打我。”调查这句话可能更容易些。按照原来的说法——“我父亲打我”——我们知道那答案,或者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答案。“这是真的吗?千真万确。”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生命来保证那是真的。如果把它重写成——“我父亲不应该打我”——我们可能就不会那么确定了,我们可能会更开放地去发现另一个更深刻的真相。


你的证据在哪儿?

有时,你深信你写的是真的,你认为你可以确定那是真的,但你还没有审视过你的“证据”。如果你真的想知道真相,把你所有的证据写出来,调查它们。下面是个例子:

原句:我很伤心因为保罗不爱我。

保罗不爱我的证据:

有时他从我身边走过却不理我。

我进房间时他看都不看我一眼。

他没和我打招呼,他继续埋头做他感兴趣的事。

他不叫我的名字。

我叫他去倒垃圾,他假装没听见。

我告诉了他晚餐的时间,但有时他却不出现。

当我们一起说话时,他也显得很冷淡,好像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一样。

按照下面的例子,用四个提问和反转去调查你的每一个“证据”:

1.有时他从我身边走过却不理我,这证明他不爱我,——这是真的吗?我能确定这是真的吗?(有没有可能他正在想别的事呢?)继续所有的四个提问和反转。

2.我进入房间时他看都不看我一眼,这证明他不爱我,——这是真的吗?我能确定这意味着他不爱我吗?继续用四个提问和反转来检验你的证据。

用这样的方式检验你所列出的一切,然后回到你的原句:“我很伤心因为保罗不爱我”——这是真的吗?

发现你的“证据”

想一下你生活中某个你认为不爱你的人(过去或现在的),然后列出你所有的证据。

用四个提问和反转来调查一下你写的每一个证据。



提问三:当你相信这个念头时,你是怎样反应的?发生了些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注意到内在的因果关系。你会发现当你相信那个念头时,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一种被干扰的感觉,这种被干扰的程度可以从轻微的不舒服,一直到到害怕或恐慌。通过提问一,你可能已经认识到那个念头对你而言并不是真的,所以你正在观察谎言的力量。你的本性是真实,而当你与之相对抗时,你觉得这不是自己。压力从来不像平静那样让人感觉自然。

在四个提问进入我的生命之后,我会留意到像“人们应该更有爱心”这样的念头,并注意到这一类念头会引起不安的感觉。我也注意到,这念头出现之前,我本是平静的。我的头脑是宁静、安详的。没有压力、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没有故事时的我。然后,在带着觉知的宁静中,我注意到由于相信或执着那个念头而产生的那些感觉。在宁静中我能看到,如果我相信了那个念头,我就会感到不安和悲伤。接着,念头会变成“我应该对此做点什么”。然后,那又会转变成内疚;我一点也不知道如何让人们变得更有爱心,因为我也不可能比实际的我更有爱心。当我问自己,“当我相信人们应该更有爱心这个念头,我是怎样反应的?”,我发现我不仅觉得不舒服(这是显然的),我的脑海中还浮现出许多证明这个念头的画面:我所遭受到的不公正,人们对我做过的可怕的事,我第一任丈夫对我和孩子的无情。我进入了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明明坐在椅子上端着一杯茶,精神上却活在过去的种种幻象中。我成了神话中受苦的人物--一个深陷不公正的世界、正在受苦的女英雄。这使得我的身体紧张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看着周遭的一切,就像一个梦游者,陷在无止境的噩梦中。改变这一切的方法就是去调查。

我喜欢提问三。一旦你为自己而回答,一旦你认识到相信一个念头的因果关系,你所有的痛苦都将开始动摇。也许开始你都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你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你在进步。但进步不关你的事,继续做你的“功课”,它会继续带你深入下去。下次,你曾做过“功课”的问题又出现时,你可能惊讶地发现自己笑出来了。你可能根本没有感到任何压力;你甚至可能都没有注意到那个念头。



提问四:没有这个念头时,你会是怎样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提问。没有这个念头时,你会是谁?你会是什么?没有这个念头时,你会是怎样呢?想象自己站在你写的那个人面前,他们正做着你认为不该做的事。现在,用一两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做个深呼吸,想象一下如果你甚至无法想到那个念头你会是谁。没有那个念头,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吗?不要睁开眼睛,在心里不带故事地看着他们。你看到了什么?如果没有那个故事,你对他们的感觉如何?你更喜欢哪种情形?——有故事的还是没有故事的?哪种让你感觉更友善?哪种让你觉得更宁静?

对很多人而言,没有自己故事的生活简直不可想象,他们完全没有了参照。所以,“我不知道”是对提问四常见的回答。还一些人会说,“我会感到自由,”“我会很平静,”“我会是一个更有爱心的人”。你也可能会说,“没有那个故事,我能清晰地认清形势,采取恰当有效的行动。”没有自己的故事,我们不仅能清晰、无惧地行动,还会是一位朋友、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我们快乐地生活着,感激和感恩对我们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对于一个已经明了,此时此地并不需要知道什么、所需都已得到的人来说,幸福是一种自然状态。

对提问四的回答可能会让我们失去身份,这非常令人兴奋。你失去了一切,仅仅作为当下的现实而存在:一个坐在椅子上写字的女人。这可能有一点让人害怕,因为它不再让你有关于过去和未来的幻想。你可能会问,“现在我怎么活?我做什么呢?什么都没有意义。”而我会问:“‘没有了过去和未来,你就不知道怎么活’——你能确定这是真的吗?‘你不知道做什么,什么都没有意义’——你能确定这是真的吗?” 写下你的恐惧,再次逐一调查这些细致复杂的概念。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恢复健全的心智,这样我们能自己认识到:我们一直生活在天堂却不自知。

如果你刚刚开始做“功课”,我建议你用这个形式的提问四:“没有这个念头时,你会是怎样呢?”我也邀请你试试提问四的另一种问法:“没有这个念头,你会是谁或是什么?”安住于这个问题。当你沉思的时候,任由念头和画面自由来去,你可能会有极其丰富的体验。也许你还想再试试提问四的原型:“没有这个念头,你会是什么?”“宁静”是人们通常的回答,而我又会问:“如果甚至连那个念头(指宁静)也没有,你会是什么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凯蒂功课服务组新译《loving what is.爱其如是》

http://www.thework.com.cn/portal.php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0 20:05 , Processed in 0.08273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