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386|回复: 0

[净空法师] 善护口业,守口如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0 06: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个是身、语、意三业的造作,佛教给我们一个原则,必须要遵守的。守口如瓶!看到别人过失不批评,不要去说。为什么?我们见到的未必是真实的。《阅微草堂笔记》里面记载有一桩事情,有一个出家人住在一个小庙里头,就是这么一个出家人住在一个小庙。这个法师平常的行持没有人瞧得起。不但这个小庙里头没有法器,大概他也不做早晚课,连这个香花的供养都或有或无。他自己也种一点菜,维持生活。附近的人看到了,除了他头上没有头发,没有妻子之外,跟在家人没有两样。没人瞧得起他,也没人看到他念经,也没有人看到他念佛。他在这个破庙里面住了二、三十年,有一天他把邻居统统召集起来,他要往生了。居然坐著那儿走的,跟大家说完之后就走了。人家内在的那个功夫,往往我们会看错误了。他心真清净! 外面邋邋遢遢,连早晚功课都不做,不像个样子。但是他真修行,临终一著,示现给人看出来了。我们往往从外在看一个人,不见得是真的,所以言语一定要谨慎。

我们这个身是五阴身,如何减少我们这个身的痛苦? 必须在饮食、日常生活当中多加注意,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佛教给我们守口如瓶,不但是说话要守口如瓶,吃东西也要守口如瓶,不能贪吃,贪吃吃出一身病出来,这是五阴魔。


清明、冬至是我们应该要回家祭祖。因为国内闻名的同学们很多,这么多年来我们讲经用卫星电视、用网路,所以听众很多。有些同学总是想见见面,所以每次到国内去访问,都有很多群众知道了,他们信息很快,常常就把旅馆占满了。在外面被发现的时候,回头一看,后面总有二、三百人,这样以后我就不敢去了。我记得我最后一次,大前年,清明回家去祭祖。我们晚上,乘晚上的飞机飞到合肥,天都黑了,我们住进旅馆。第二天早晨三点钟起床,到达我父母的坟墓大概一个小时,我们就展开祭祀,祭祀一个多小时。祭祀完了之后,天还没亮,我们就到机场去了,回到香港。所以那边有同学们知道了,我已经回到香港来了。我是尽量避免这些事情,这些年没有再回去过,原因是怕群众太多。很多人说我的信徒多,那是假话,不是信徒,是听众,电视、网路上的听众。听众跟信徒不一样,听众我都不认识,信徒至少是见过面。大部分的人没见过面,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所以我非常感谢,也不希望同学到处去奔走。


学佛的人最重要的是把心收回来,我们的方向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目标是亲近阿弥陀佛。所以一定要放下万缘,学海贤老和尚,一句佛号念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 别说我回到中国大陆用不著来看我,没有这个必要,即使是阿弥陀佛来了也不放在心上,你就必定往生。为什么? 你得念佛三昧了,三昧是禅定,如如不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来,也如如不动,见如不见,像我们初祖慧远大师一样。慧远大师在世的时候,曾经三次见到极乐世界,没有跟任何人讲过,那什么? 他没放在心上,只把自己念佛功夫放在心上。第四次,佛来接他往生,他才向大家宣布,说极乐世界又现在面前,阿弥陀佛还有跟许多大众,其中有不少是莲社早年往生的,都在阿弥陀佛的身边,一起来接引他。他向大家说,这个境界过去见过三次,这么才晓得。


现在人念佛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沉不住气。阿弥陀佛不会来见他,见他什么? 大肆宣扬,唯恐人不知道,他见到阿弥陀佛了,让人家对他很羡慕。错了,他心动了。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来见你? 你的心不动了,像远公一样,见如不见,绝对不会告诉任何一个人,佛就来了。这个道理明白吗? 很多人不明白。佛示现决定是帮助你的,而不是来破坏你的。你看,跟你一见面你就心生欢喜,自以为很了不起,我功夫不错,你看阿弥陀佛我见到了,你们都还没见到,这是什么? 这把你念佛功夫破坏了。所以阿弥陀佛不现前,现前肯定对你没有利益,只有损害,佛不会干这个事情。到什么时候你纵然见佛,守口如瓶,绝不宣扬,我相信你就能见佛。由此可知,念佛同修见佛、见观音、势至的人有没有? 有,他不说。因为他不说,所以他见到;凡是说的人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这个道理要懂,这就是佛菩萨的慈悲。


不妄语,决定不欺骗别人,句句说实话,决定不会吃亏,决定不会上当,真诚的心待人。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说张家长、李家短,这不可以说的。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念佛的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这个多好。所以言语愈少愈好,多念佛。恶口是说话粗鲁,让人听了难听,不欢喜接受。我们都要改,常常要想到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绮语,花言巧语,不怀好意,有意无意伤害社会、伤害众生。口业最容易犯,所以《无量寿经》世尊把这个列在第一条,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列在第一条,最容易犯的。经典上常常教导我们积功累德,我们修积功德常常失败,败在哪里?败在口业,从口业里漏失掉,有漏,漏掉了。功德不能成就,都从口里头漏掉了。所以必须守口如瓶,才能够积功累德。
《无量寿经》上,佛教给我们善护三业,他把语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第二句才讲身业,善护身业,不犯律仪;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个意思我们应该能体会得到,众生造罪业,语业犯的过失最多、最容易,要特别小心谨慎,守口如瓶。


孔老夫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就是言语。从小就要学会说话,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说话要有分寸,要知道察言观色。古时候,有父母教。父母教儿女相当辛苦,不但要教而且还要做榜样给儿女看,才尽到父母的职责,把底下这一代教好。到了能够接受教育的年龄了,老师教。你的长辈都有义务教导你,都要接受。长大了踏进社会,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份差事,你的上司教导你。公家机关,你的长官教导你;私人公司,你的老板教导你,你的经理教导你。现前这个社会,大家把做人这桩事情疏忽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丢掉了。我们看到许许多多拿到博士学位了,不会做人,在社会上处处吃亏,没有人缘。中国、外国都一样,你要没有相当好的社会关系、社会基础,你做事情难,太难太难!


佛在《戒经》里面教我们「守口如瓶」,一般瓶口很小,腹部广大,口小。人的身体像个瓶子一样,口就像瓶口一样很小,守口如瓶; 瓶所盛的饮料也好、作料也好,才不致於流失掉。佛用这个来比喻功德,说话如果不谨慎,你的功德常常流失了; 功德流失了事小,确实要记住古人常讲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不小心、不谨慎,惹了祸,自己不晓得,跟人家结了冤仇,自己也不知道,到遭受报复的时候,怨天尤人。所以古时候读书人、觉悟的人,他对於言语小心谨慎。


我们修行从哪里修?古大德常常说,从不妄语始,从这里开始,这个话讲得非常非常有道理。《戒经》佛常常教我们守口如瓶,佛常说许许多多人修行的功德,都从口里头流出去,流掉了,修了一辈子什么功德也没有,那什么原因?喜欢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这四种是最损功德的。所以我常讲,别人欺骗我们,我不骗别人,别人对我恶意的造谣生事、毁谤,我们以一味真诚慈悲待人,你要问为什么? 我自己要把这一生短短的时间修佛道,要走成佛的道路,佛道里面没有妄语,没有两舌,没有绮语,没有恶口。这四种口业是三恶道,不是佛道,学佛的人还要造口业,把自己的佛道毁掉了,不是别人毁你,自己毁自己,你这个样子像学佛,其实你是在修三恶道,十不善业。你看看佛在经典里面常讲,五逆十恶,五逆十恶是地狱里面的阿鼻地狱业,为什么要干这个?干这种业,那真是愚痴到极处!


六祖大师在《坛经》里头教导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他非我不非,就是他有过我没有过,说人过失就是伤人,你得的果报就苦,你不会得乐。


许许多多人做好事、做善事,口业错了,常常喜欢讽刺别人、批评别人、说别人过失,他所修积的那个善因全从口业里面漏掉了; 做善不能得善报,漏掉了,最容易漏失的。所以戒经里面佛教导我们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教导我们修戒定慧三学,身口意的三业。


口业是最容易犯的,大乘教里面佛常教给我们,守口如瓶。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法身活就是成佛。所以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


古人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要小心谨慎去守住,守口如瓶!《无量寿经》教给我们修行的总原则、总纲领,善护三业,头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我们有没有做到? 有意无意批评人,就是讥讽别人,瞧不起别人,讽刺别人,说别人过失。说别人过失,你在这里说,人家听得到听不到? 肯定听到,现在传话的人太多了,人家听到:某人说你过失。如果这个人没有修养的话,他听到之后他就怨恨在心,念念不忘,总找机会报复你,你不就麻烦了!到报复来的时候,不知道原因怎么起来的。你要想免除灾祸,决定不说别人过错,不跟人结这个怨,这叫积德,这叫修善。所以,真正修行要从这个地方下手,真功夫,一生当中不见世间过,决定不能够批评人。


古时候说过失的,有两个人,一般人不会说你的过失。哪两个人? 一个是父母,父母看到你有过失会教训你,你要听,要接受;第二个人是老师。不是父母,不是老师,再好的朋友都不会说你的过失,为什么? 怕结怨。朋友有规过之义,有这个义务,就是你有过失的时候会劝你。但是,劝你不能超过三次,三次不接受,从此以后不能再说。再说就结怨仇了,三次人家可以原谅你,这是古圣先贤定的标准。三次,我们朋友的义务尽到了,你要是再不肯改,不肯接受的话,从此以后绝对不会说你的过失,这在从前是朋友相处之道。在现代,老师跟学生相处之道,也到这个标准,这是我亲眼看见的。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9 03:07 , Processed in 0.078120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