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019|回复: 0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第二章 三理常存-二、道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0 22: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
      以志 著  
      
      第二章 三理常存
      二、道理
      ?          心存道理,是指心中首先要存伦常之道。人生世上,是离不开人群的,有人群就必然有人我之间的关系。要正确处理人我关系,必有其规范可循,这个规范就叫作道理。在家庭来说,为人子女,对父母要尽孝,为人父母,对子女要尽慈,兄弟姐妹之间要尽悌,夫妻之间又有夫妇之道。在社会上有朋友之道,在国家有尽忠之道,对工作要忠于职守。在工作岗位上,还有上下级关系等等。这些相处之道,是非常复杂的。古代圣贤的教导,多为原则性的规范。但时代前进,不断变化,人际关系更加复杂,某些具体处理准则和方法,有些地方也不能不有些变化。先生说:“道是活的,时代不同。行道也有所不同了。”譬如古代妇女的“三从”之说,已经毫无意义了。又如“嫡庶道”在一夫一妻制的现代社会,已成为历史垃圾,女人“从一而终”,孀妇不许再嫁的陈规陋习,已再无人受它的束缚了。其实,先生很早就主张孀居可以再嫁(当然,愿意守孀的也可以守)。孀妇张玉奎的再婚,就是先生亲自提议的。(详见《年谱》71岁)      
        心存道理,除了常存伦理之道而外,更要存物的道。因为你不会物的道,你就不可能很好地利用物。譬如当车夫的不懂牲畜的特点,你能赶好车吗?农人不懂耕种之道,能种好庄稼吗?万物之道,莫不如此。所以心存道理,不仅要研究为人之道,更要研究各种物的道。先生说:“真学道的,有一人学一人的道,才算真。”又说:“我不会物的道,都算亏道。”又说:“人人都觉着自己无过,其实当儿子不会当,也是过,当丈夫不会当更是过。推开说,当什么人不会当都是有过,敢说无过吗?人人都愿意享福,怎么都没享福呢?有道才有福。若不明道。有福也不会享呢!”  
        为人不但要学会人和物的道,而且更要懂得圣贤仙佛的道,如此,才是心存道理的全体大用。  
        心存道理最为首要的是研究家庭的伦理关系。家庭的问题最简单,也最复杂,为什么说简单呢?因为傻人也可以结婚立家,生儿育女。为什么又说复杂呢?看看那些不可一世的大人物,可以治国安邦,统率千军万马,然而,回到家里,妻子儿女不一定听他指挥,甚至弄得束手无策,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家庭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如不研究明白,处理不得当,其家庭是绝对不会幸福的,甚至烦恼重重,痛苦不堪。所以家道伦理是凤仪先生全部学说中的重点。佛家讲人的相聚,其主要因素是:“无缘不聚,无冤不聚”。在家庭里显露尤为突出。看来,伦常道——人道不尽圆满,就等于欠债不还,要想成神成佛,真是痴人说梦。  
        心存道理,首先要存个人应尽的道,先生说:“道是相对而生,绝对而行的”。应该只求自己尽道,而不求对方报偿。以孝道来说,孝为伦理之首,为子女的只求自己如何尽孝,不求父母如何尽慈。凤仪先生所讲孝道,比起前人,更为深刻、全面。他说,孝亲不仅“孝身”,更要“孝心”、“孝性”,“人子事奉老人,必须能得着老人的道,断老人的家私之累,化老人的禀性,才算真尽孝。”  
        父母对子女呢?不应以子女为私有。先生说:“儿女是天下的人。应该为天下服务,绝不应该只为孝亲而累在家里。如果累在家里,在儿女方面是个小孝,在父母方面,就叫不慈了。”  
        夫妇之道怎样呢?先生说:“夫妇为人伦之始。”是家庭的核心。夫妇关系,处理得好与坏,可直接影响家庭精神生活的质量。尤为重要的是,家庭精神生活质量可决定下一代的质量。由此可见,夫妇之道是何等重要了。  
        夫妇道的原则是“男刚女柔”。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刚,是刚正而非刚暴,柔是柔和而非柔弱。夫妻之间,阴阳相成,长短互补,刚柔相济,这是实质上的男女平等。其实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性格是不存在的。假如男女俱刚则易崩,男女俱柔则无主。演戏必有主角和配角,如果都想当主角,谁也不甘当配角,那么这场戏恐怕就要散台了。有的夫妻退休回家之后,合不来,互不服气,闹得很苦恼,甚至长期分居。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上班的时候,二人都是各自单位的领导人物,长期处于指挥地位,说了算。然而,退休之后,仍然把上班工作时的习惯作风搬到家庭里来,这就必然吃不开了。所以,夫妇道必要研究明白。其实,夫妇之道在家庭中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是“心存道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刚柔相济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相辅相成的根本法则。从社会来看,所有事业的成功,人格的成就,没有一样是离开刚柔相济这一法则而能取得的。大则治国安邦,小则工商经营,无一例外。那么家庭伦理,夫妻之间难道就可以离开刚柔之道吗?  
        心存道理,内容非常广泛。上举数则,仅是对部分伦常道理的简单论述。克实而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处处都是有道可循的。只有时刻“心存道理”,并付诸实践,方能达到上合天理,下合情理。   
      
        [标签: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9 09:38 , Processed in 0.07381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