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015|回复: 0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第三篇 四大界-第一章 四大界各论-二、意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0 22: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
      以志 著  
      

      第一章 四大界各论
      二、意界
      ?  
        意界是低于志界而高于常人的境界。尽心知性,由诚而明,可以窥知宇宙大生命的道理。其为人也,坦荡自如,大义宽宏,推己及人,让而不争,知足常乐。与人相处是淡情的。凡事公字当先,为众人着想,胸怀远大,豁达开朗,从容自然,心性有无限的洒脱,故为净心人。阳中微阴。在儒则为贤人,在释则为神或天人。意界是天堂。  
        意界人不追求物质享受,善处环境,随遇而安,故知足常乐。与世无争,“内省不疚”,故无忧无惧。心地坦荡,无牵无累,故从容自然。常言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正是意界人。  
        意界人认因果,遇着坎坷逆境,知道是因果使然,故无怨无悔,处处坦然。意界人不争名不贪利。先生说:“世人都怕水深大热,怕死在里面,岂不知好名的死在名上,好利的死在利上,每天都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还不知道呢!我教人不争名是‘入火不焚’,不贪财是‘入水不溺’。”这正是超然物外。  
        意界人为何能永保其乐呢?因他一心存道,不考虑自己的得失,内心安祥,所以常乐。倘若不乐了,便是私心在作怪,考虑个人的得失,或看他人的不对,起了烦恼啦。先生有个极妙的比喻:“不高兴是生心眼啦,‘意’像皮球是的,贵乎无漏,有针鼻大小的眼,就漏气啦!”孔子的学生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仍不改其乐,孔子赞叹说:“贤哉回也!”他这正是意界的体现。那么颜回何以不改其乐呢?他乐不是乐的贫,而是乐道。  
        意界最突出的特点,是大义宽宏,能容能化。不仅能受屈,能忍辱,并且能从内心里把它“化”了,化为无有,不留阴面的痕迹。人的意大就是性量大,有多么大的性量,才能办多么大的事。先生说:“意不怕大,越大越好。”“意”大方能成住“志”,“志”必须由“意”来维护,意不成,志也不能成。常乐无忧是意大的结果;意大是常乐无忧的保障。  
        凤仪先生说:“意界是讲让的。”有功劳让给别人,有不是自己认过来。把义务责任放在第一位,不考虑物质享受与待遇。“多干活,少挣钱”,是凤仪先生青年时期为人扛活时的第一原则,这正是意界的本色。意界是知行合一的,闻道即行,不尚空谈,生活绝不奢侈。先生主张读书,要把书上的道理变成实际行动。他常说“念书不如念人。”意思是说,要把书念到人身上来,遵照书上的道理去做,才是真念书。  
        只顾一身的修炼,而不能笃尽伦常、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不是意界。先生说:“没有外功的不能成内果。”没有外功的内果是空中楼阁,没有基础,绝不能持久。所以意界人既着重尽伦常、创业绩、扶困济贫,又着重心性上的修养锻炼与提高。外功与内果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创成了事业,立下了功劳,不能陷在里边,要“功成身退”,方是意界人的作为。先生曾以蚕作茧为比喻说:“蚕作茧不是想永远住在茧里面,是要化蛾从茧里习出去。人做事也该如此,如立义学,创会体,不是要老死在里面不过是借它成道就是了。现在的人,办一宗事业。就当做后半辈子‘养老地’,该有多愚!张雅轩创腾鳌堡淑贞女子义学,办得很有成绩,人材出了不少,学校也不困难了,我劝他离开,和学校脱离关系。教职员和学生,一致挽留。他自己也不愿离开。我说:‘你们也太愚了!水若不流就该臭了,他是个头前人,把你们教成了,他不出去开路,将来你们都要烂死在这里!’我逼了二十多天,他才离开腾鳌堡。向北省(吉林、黑龙江省)去化人。他因此明白了四大界的道,女义学才得发展起来。”所以功成身退是意界人的一条重要原则。  
        意界人心里装着大众,时时刻刻以造福众人为已任,为了众人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献出生命。他所办的事情,不仅是有利于众人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众人精神境界的提高和道德风化的普及。因此意界人经常从事劝世化人的工作,不仅心存自己应行的道,更经常格物他们的道,他最能理解他人的心理。推已及人,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不论在家庭和社会,充当任何角色,总是以令人宾服为原则。重感化和引导,使人心悦诚服为宗旨。他深知欲教育谁,必须首先容下谁,而后方能达到预期目的。  
        意界人“闻过则喜”,一旦听到他人指出自己的过错,不仅不反感,且能虚心接受,衷心感激,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改过迁善,使自己更加完美。缺点和错误减少了,则生命中的阳光便增多了,阳光充足,便能照破黑暗,所以意界人走到哪里,都能受到欢迎,令人感到亲切。  
        凤仪先生说:“怎么能知道得道了呢?得着道的必乐。”得道就是看破尘缘,了司人生。不再被情牵物累,打破尘劳的束缚,心灵解放,自有无限的洒脱,焉能不乐!  
        常人看见他人不对,不是斥责,就是生气,结果不仅不能使其改正缺点,且易生反感,往往事与愿违。意界人讲诚意,“诚意就是净心”,净心就不许心中装着人家的不对,不许存阴,先生说:“看见人家不对,我能乐起来(不生气),好像用沙子磨铜镜子一样,正是给我开光呢!由此以后准明。若从此不乐,不但没放光,反而被他污了。因为不对的人已经错了,你再不乐,就把他压住了,所以这罪便成为不乐那个人的罪了。”  
        意界是阳中有阴,达到志界,才是纯阳。所以意界人必上升到志界,才有把握。先生说:“到意思界才能得着,才能乐起来,但是不由意到志上,终久还得退回来,还不乐了。”佛家讲神界可以享天福,但如果只顾享乐,天福享尽了,还必要堕入轮回。所以,必须修到了生脱死的罗汉(相当于志界)境界,才能不再轮回了。  
      
      [标签: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0 03:42 , Processed in 0.07680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