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网

 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307|回复: 0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第三篇 四大界-第四章 四大界活用-五、用志与用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0 22: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
      以志 著  
      

      第四章 四大界活用
      五、用志与用意
      ?  
        为人处世,有时要用志,有时要用意,不可执着一偏。先生说:“志是自己用的,并不是对人家也用志,用志待人太冷,所以必得用意。”自己持身必须用志,志是长的,是不动摇的。某人问怎样用志?先生答道:“志就是得定住,必得先知道人家的好处,然后再尽力地行自己的道,人家佩服了,这就叫用志。志是按步前进。达到最终目的为止。”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道不可好高骛远,必须脚踏实地,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步步不落空,从完善人格做起,方可有成。凤仪先生说:“志是要从近处起,谁和我接近,我先悟谁的道,把他的言行托起来叫他佩服了为止。若能使一人二人服我,推而至于百千万人也都服我,不但在一处使人佩服我,到处处都能使人佩服,这就是志。”  
        同样学道,但学的方法与原则不同,所以成果就不同。用心学道的,是抱个急功近利的心理,注意形象,这样,只能学一样得一样,因他“为我”的观念很强。用意学道,处处知足,从名利物欲、贪得无厌的现实中退回来,这样,他就已经近于道了,所以可少走许多弯路。用志学道的人是能放下一切,什么“好儿”、“高”、面子、名、利、吃亏、便宜、情爱、牵挂、恩怨等等,统统放下,一心向道,这样,当下就是道了。正如先生所说:“用志当人,虽不做德,而自有德,不修福而自有福。”又说:“你们学道都是用‘心’去学。用‘心’学道,是学一得一,用意学道是学一得三,用志学道是学一得万。你们没用志学。所以不见进步。”  
        常人,对父母子女、亲人近人亲近,不是亲人近人就疏远。志界人是无远无近,大持平等的。凤仪先生说:“近人近了是心,远人近了是意,神是近人选、远人近。佛是一切都远,远而不远。”  
        用志当人,从不苛求他人,看见人家有不对,他发出怜悯心,绝无恨怨;用意当人,以让为主,从不与人争较,能大义包涵。所以先生说:“用志当人就没有对头,用意当人就与人无争。”  
        用志的人不自欺,遇到权贵之人,绝不卑躬屈膝,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心志与人格比他高得多呢,对愚人不仅不瞧不起,并能加倍爱护,设法把他托起来,认为这是自己的本分。所以先生说:“遇高人要比他高不点。遇矮人要比他矮不点。遇着愚人。我必要矮在愚人以下。这叫能屈;遇着高明人。心志更要超出高人以上,不被他欺住,就是能伸。”  
        人在受到挫折逆境或大屈大辱之时,必须用志,要以号志为根,“志是擎天柱”。先生说:“志为根,你打我,我就立志去挨,你骂我,我就安坐静受,你打骂完了,唉!我也完了。你打烦了我,骂烦了我,算你能耐。这样做,还能动吗。”这种高尚的忍辱精神,是何等的超脱  
        朱循天问:“你老说媳妇意为根,那么媳妇有没有志界的呢”?先生道:“有。不过她心里有志,也得要以意为根,著受屈打,内心就该以志为主了。”  
        先生遇到逆事是怎样用志的呢?他曾说道:“人们遇逆事,就要不高兴了,我遇逆事就不然了,我的两只眼睛。虽然瞪着瞅对方的人,而我的意已经沉入地里去了,逆事又怎能摇动了我呢!”  
        朱循天问:“我怎么有时就沉沉不乐呢?”先生答道:“你还是在好歹中,被好歹播弄,好就乐,歹就沉。好就乐是意界,歹还乐,才算是志,这样,才不被好歹播弄,好为阳,歹为阴,像松柏能长青,正因它不被阴阳播弄,鲜花有盛有衰,就是被阴阳播弄。”  
        “用心好像是用锅烽饼。火稍大就焦了;用意像用笼屉蒸饽饽似的,气虽然大,饽饽也坏不了”。此乃先生对心与意的区别做了极为恰当的比喻。用心的人,对人对事,总是斤斤计较,吹毛求疵,放心不下。心本属火,稍一过分,便要伤害他人的感情。而意界是胸襟开阔,豁达大度,虽然过分,但仍不失太和之气,所以对人有益无害。  
        凤仪先生说:“禀性化了就是意。我们化世,轻则用意,重则用志,用志是万世罪孽一笔勾销。但是来魔时,你可得定住,稍动,就是地狱种子。有地狱种子,则所有诸法亦立受影响。”孟子说:“志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此乃“用志”的巨大效用。志诚,不仅可以感动人,且可感动天。在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来魔时,绝不可动心动性,稍有一动,便是阴气发作。凡是魔均属阴,阴与阴相接,冤怨相循,便无有已时,多么可怕。用志是无怨无悔,无求无我,属纯阳之气,故可消无数罪业。  
        先生生平,自始至终都是以“用志”为主线:青少年时代,为人佣工,尽职尽责,得到众人的敬服;迎养祖父时虽屡遭刁难,并未退志;三十五岁时,无权无位,却誓死救杨柏;手中无分文,为了解救众人的困难,敢于接办善德当;为了救广大女子出苦,创兴女子义学;为了考察民俗,寻觅知音,乞讨访道;为了千秋万代做打算,立志翻转世界,重立人根;临终前,又力主下达农村,深入底层,等等。他事业上的成功,道业上的成就,功圆果满,道全德备,都体现了“用志”这一法门的伟大力量。先生说:“大家来学道。若有人能把我整个嚼了。成圣成佛。都有余啊!”——“志”是其学说的核心。  
      
      [标签: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喜悦家园 ( 京ICP备12029068号-1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5 03:27 , Processed in 0.07554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